1931年11月19日清晨8点配资门户服务网站,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“济南号”邮政飞机,从上海飞往北京。那天,他急匆匆赶往首都,原因是当晚林徽因将为外国使者举办一场关于中国建筑艺术的讲座,徐志摩此行的主要目的便是亲自前往捧场。
然而,随着讲座的时间逐渐逼近,徐志摩却迟迟未现身。林徽因和现场的朋友们开始感到一丝焦虑。按照之前的电话沟通,飞机本应早早抵达北京,但此刻却仍然没有他的消息。大家隐隐约约感到不安,这种不详的预感终于在临近演讲时变成了现实。林徽因等人收到了一则令人心碎的消息:徐志摩搭乘的航班在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遇到了浓雾,飞行员失去了航向。为了安全起见,机师决定降低飞行高度,谁知飞机竟撞上了山脉,随着一声轰鸣,飞机瞬间坠入了深邃的山谷,机上所有人,包括徐志摩在内,三人不幸罹难。
展开剩余85%当林徽因听到这个消息时,几乎当场晕倒,情绪彻底崩溃。同一时刻,远在上海的徐志摩妻子陆小曼,也陷入了深深的绝望。当送信人敲响陆小曼家的门时,佣人首先打开了门,听到“徐志摩飞机失事”的消息,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陆小曼立即从房间赶到门前,询问详细情况时,佣人吞吞吐吐地说:“先生,先生飞机失事了,遇难了……”这个消息犹如一块巨石砸向了她的胸口。陆小曼失控地推开了送信人,随手关上了房门。她冲上楼去,坐在床上痛哭流涕。尽管嘴上不断重复着“不相信”,但她心中明白,徐志摩再也不会回来了。
此刻,陆小曼内心最为悔恼的,是与徐志摩出发前一天的激烈争吵。两人因钱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,未曾想到,这竟然是最后一次见面的争执。陆小曼出身名门,早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,习惯了奢华与享乐。19岁时,她嫁给了留学归来的王庚,过上了将军夫人的奢侈生活。婚后,她住着洋房,享受着上流社会的荣华富贵。在她眼里,生活就是享乐,男人的责任就是供养自己。所以,虽然她学识渊博,英语流利,但她从不考虑去工作。
尽管徐家也并非贫困,徐志摩的家境可谓富裕,毕竟徐家是海宁的首富,财富不可估量。但由于父母反对这段婚姻,徐志摩父亲早早就向儿子表态:“你结婚后,必须自力更生,家里不会支援一分钱。”而父亲言出必行,婚后,徐志摩确实与家人断绝了财政上的联系。陆小曼也并不受徐志摩父母的欢迎,两家的关系时常紧张。徐家曾与陆小曼同住过一段时间,而陆小曼常当着徐父母的面撒娇,令他们无法忍受。她不但没有生育能力,还与保守的徐家风格格不入,令徐家更加反感。
婚后的生活压力,几乎把徐志摩压垮了。他除了在几所学校兼职教授外,还要通过写作、开公司、经营报社、甚至做房地产代理来维持生计。所有收入加起来,他一个月大约赚七八百大洋,折合现代货币,约15万。然而,即便如此,徐志摩依然捉襟见肘,因为这些钱几乎都被陆小曼挥霍了。陆小曼过着西方贵妇的生活,开销之大令人咋舌。
陆小曼热衷于摩登时尚,尤其喜欢上海的现代风格,她执意将家安在上海。租住的三层小洋楼就足以让他们负担沉重。除了租房费外,陆小曼还常常定制旗袍,几乎每季都买大牌鞋子,且有时一次性买五双。她的化妆品、护肤品、香水全是进口的,花费巨大。她每天都在吃着西餐、享受进口零食,像一个典型的上流社会女性。此外,陆小曼还热衷于捧角,每年花费大量金钱拉票,甚至为角儿定制衣服。
而徐志摩的收入显然无法满足陆小曼的需求,最终他不得不四处借钱。有一次,他甚至向前妻张幼仪借钱。此时的张幼仪早已不是那个被他嫌弃的旧式女子,她成了上海滩赫赫有名的企业家。徐志摩脸红着开口,“最近手头紧……”话未说完,张幼仪便掏出一张支票,甚至撒谎说,“这是我父亲的钱。”尽管徐志摩深爱陆小曼,却也难掩内心的苦涩,常常抱怨她过于奢侈。某次去探望病中的林徽因时,徐志摩甚至忍不住说:“小曼对钱的节制真是太差了。”
徐志摩的生活压力远超外人想象,尤其是在陆小曼受翁瑞午影响开始吸食鸦片后,他的压力更大。为了省钱,他甚至放弃租房,而住进了好友胡适家。有一回,徐志摩与朋友们去北京的“八大胡同”,想放松心情,但当他面对妓女的热情招呼时,反而被吓得逃离了。那天晚上,徐志摩回到胡适家时,浑身湿透,江冬秀赶紧给他换上干衣,徐志摩心里有些尴尬地说:“小曼给我做了几套衣服,只是还没送过来。”江冬秀一听便怒了,大声说:“陆小曼不过是个千金小姐,天天吃喝玩乐,怎么可能给你做衣服?”
陆小曼的奢侈和不懂节制,渐渐让徐志摩感到心力交瘁。尽管如此,他从未想过离婚,依然宠爱陆小曼,哪怕她对他冷漠,甚至不顾及家庭。他始终选择了隐忍,任由她挥霍不已。徐志摩的宠爱,使得陆小曼渐渐放纵自己,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。而徐志摩,最终却成了一个为了生计而忙碌的“卑微打工人”。
1931年11月18日晚,徐志摩给陆小曼写了一封信,内容透露出他的焦虑与无奈:“钱的问题让我很焦虑,你要懂得节约。”陆小曼看完信后毫不在意,随手一丢,她怎么也没有想到,这竟是徐志摩留给她的最后一封信。次日,徐志摩不幸遇难,陆小曼失去了自己深爱的丈夫。此后,许多人开始指责她,认为如果她不那么奢侈,不坚持住在上海,徐志摩也不会为了省钱而搭乘便宜的航班,最终丧命。
面对丈夫的死,陆小曼深感自责,才意识到自己对徐志摩的冷酷。然而,随后她与已婚的翁瑞午开始同居,令人震惊。此后的陆小曼逐渐改变,她不再频繁出入娱乐场所,也不再追求外表的打扮,而是开始读书、整理徐志摩的作品,甚至学习绘画。或许,她是在通过这种方式自我救赎。尽管她做出了改变,但徐志摩再也不能见证她的转变。
1965年4月3日,陆小曼因病去世。临终时,她的遗愿是与徐志摩合葬,然而徐志摩的儿子却拒绝了这个请求。陆小曼没有子女和朋友,最终她的骨灰无处安放,消失在岁月的流逝中。曾经风光无限的她,最后竟然没有一块墓碑。陆小曼的任性和纵容,最终导致了她的人生结局——一手好牌,打得
发布于:天津市华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